復盤美國汽車工業(yè)發(fā)展史:汽車時代又一次掀開了新的篇章
4
1973年,中東戰(zhàn)爭引發(fā)石油危機,電荒油荒遍布歐美,美國經濟狂飆的腳步戛然而止。
半年時間,美國國內的石油價格翻了四倍,五分之一的加油站無油可加。
為了應付暴躁的車主,加油站的老板不得不端起了槍。
油荒的陰云同樣籠罩在歐洲,英國號召全家人擠在一間房內取暖,德國私家車每月只能行駛三天。
接連發(fā)生的石油危機擊碎了美國人戰(zhàn)后高漲的自豪感,物價上漲,失業(yè)率攀升,迷茫無措的年輕人癡迷于搖滾和朋克,試圖在激烈的音樂中麻醉自己。
1975年,尼克松總統(tǒng)在電視講話中悵然若失,“繁華時代我們過得太浪費了,奢侈品都被當成了必需品”。
此時,美國人終于意識到,汽車就是個代步工具,能開就行。
危機之下的美國車企同樣步履維艱,油價上漲不僅僅是人們加不起油,企業(yè)的生產成本同樣水漲船高。
可惜,三大車企并沒能真正警醒,早期的榮耀和火熱的銷售紀錄,使得車企依然陶醉在毫無節(jié)制又華而不實的設計理念中。
1978年,克萊斯勒公司總算想起開發(fā)小型車,靠抄歐洲同行“作業(yè)”,推出了普利茅斯Horizon和道奇Omni兩款前驅小型車,受到市場的歡迎。
但是,美國汽車市場早已被更便宜以及油耗更低的日本汽車所占領,美國汽車產業(yè)危機四伏。
1979年,美國汽車總產量從之前的1287萬輛降到1147萬輛。日本汽車則在美國銷售超240萬輛,占同期進口車總數(shù)的80%,相當于美國汽車國內銷售總額的20%。
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狂飆突進,讓美國車企驚呼這是“又一次珍珠港事件”。
這話也不算過分,受到日本汽車的沖擊,三大車企個個風雨飄搖:通用虧7億多美元,福特虧15億美元,克萊斯勒虧損更是達到17億美元,瀕臨破產。
同一年,總統(tǒng)卡特發(fā)表了電視演講,坦承“這場危機正讓我們越來越質疑自身生活的意義”。
危機并不是一天造成的,從1973年開始,油價波及下的美國汽車銷量已不斷下滑,可惜美國三大車企并沒能及時應對。
客觀分析,美國大排量車早期火爆一方面歸功于產業(yè)技術的不斷提升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發(fā)達的高速公路?稍谑臀C到來后,通貨膨脹,購買力下降,面對大排量車,消費者不但買不起,也開不起。
更尷尬的是,美國車眼睜睜看著日本車不斷蠶食自己的市場,卻始終無法打入日本市場。
這里面既有美國車不適合日本國情因素,也有日本政府限制進口車入境的客觀原因。
感受到壓力的美國車企始終沒能拿出有效對策,反而指望政府不斷向日本施壓。
20世紀80年代,從里根政府開始,美國對日本發(fā)起了15次調查,從汽車逐漸波及鋼鐵、電子產品等。
日本政府也很聽話,逐漸限制對美國的汽車出口。
輸入美國的日本汽車數(shù)量是減少了,但美國國內對日本車的需求量并未減少。
沒辦法,美國車企研發(fā)的速度總是趕不上日本,一招不慎,步步落后。
90年代初,冷戰(zhàn)結束后的世界又開始了追逐資本的游戲。
1998年,克萊斯勒接受了戴姆勒-奔馳遞來的“橄欖枝”,成為一家超級跨國企業(yè)。
可由于彼此文化理念不同,經營思路差異太大,2007年,雙方最終以分手告終。
單飛兩年后,搖搖欲墜的克萊斯勒再也撐不住,申請破產保護,隨后被意大利的菲亞特汽車公司收購。
1999年,看到克萊斯勒與戴姆勒-奔馳“聯(lián)姻”,感受到壓力的福特以65億美元接盤了瑞典的沃爾沃。
可惜,由于“消化不良”,在克萊斯勒和戴姆勒-奔馳分道揚鑣后第二年,福特也忍痛以18億美元將沃爾沃賣給了中國的吉利集團。
福特同時售出的還有旗下的捷豹和路虎,對象是印度塔塔汽車公司。
賣出這些品牌并不能說明福特有多么失敗,相反由于及時脫手,使得福特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中,唯一沒有破產的美國車企。
是的,美國三大車企中除了福特,另外兩家都曾申請過破產。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圖片新聞
最新活動更多
推薦專題
- IE工程師(汽車智聯(lián)) 惠州碩貝德無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現(xiàn)場技術支持工程師(汽車) 易思維(杭州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銷售經理(汽車新能源行業(yè))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結構工程師-汽車電子事業(yè)部(J10116) 深圳奧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
- 銷售總監(jiān)-汽車電子方向 深圳市智立方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
- 項目經理(汽車內飾&汽車電子) 伯恩光學(惠州)有限公司
- 高級軟件工程師 廣東省/深圳市
- 自動化高級工程師 廣東省/深圳市
- 光器件研發(fā)工程師 福建省/福州市
- 銷售總監(jiān)(光器件) 北京市/海淀區(qū)
- 激光器高級銷售經理 上海市/虹口區(qū)
- 光器件物理工程師 北京市/海淀區(qū)
- 激光研發(fā)工程師 北京市/昌平區(qū)
- 技術專家 廣東省/江門市
- 封裝工程師 北京市/海淀區(qū)
- 結構工程師 廣東省/深圳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