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央房企觀察 | 22家公司一年跌去2625億,3家地方國企虧損也分紅
作者 | 利晉
主編 | 蘇淮
市值、分紅,是未來國、央企上市公司離不開的兩個核心關鍵詞。
今年年初,國務院國資委會議上提出了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業(yè)績考核。4月,新版“國九條”發(fā)布,其中明確要求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(jiān)管,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。
“市值管理,現金分紅”明確作為考核指標之后,多家國、央企相繼表態(tài),努力提升盈利能力,未來將逐年提升分紅比例,強化與投資者的交流溝通。
和很多行業(yè)不同,當前房地產行業(yè)處于下行周期,大部分上市房企的市值都有所下滑,市值龍頭的寶座也發(fā)生了變化。同時,受銷售低迷和過往高杠桿策略影響,不少房企近幾年都在大規(guī)模計提減值,導致利潤為負,甚至大額虧損。
31家涉房國、央企上市公司中,有8家企業(yè)凈利潤為虧損。其中,華僑城A(000069.SZ)、南國置業(yè)(002305.SZ)已是連續(xù)兩年錄得虧損,若2024年仍未改善,將面臨退市風險。
虧損,就意味著分紅沒有了。但相比分紅表現,加快項目銷售去化、增厚現金流,才是大部分企業(yè)關注的焦點。為了保留手中現金,萬科A(000002.SZ)也打破了31年慣例,上市以來首次不進行分紅。
如此形勢下,既要避免銷售承壓,又要實現更大利潤,還要提高市值、分紅比例,國、央上市房企比其他行業(yè)公司面對著更加艱巨的挑戰(zhàn)。
誰能在“分紅悖論”中給出最優(yōu)解呢?
01
31家國央房企22家下跌,
市值均未過2000億
如果用一個字總結2023年房地產行業(yè),那就是:跌。
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據顯示,2023年,商品房銷售面積11.17億㎡,比上年下降8.5%,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8.2%;商品房銷售額11.66萬億元,下降6.5%,住宅銷售額下降6%。同時,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.73億㎡,比上年增長19%。
不過,銷售均價還在上漲,由0.98萬元/㎡上漲到1.04萬元/㎡。
行業(yè)下行過程中,31家國、央房企的市值出現一定程度縮水,總市值由2022年末的14,991.6億元下跌到2023年末的12,489.3億元,跌幅約16.7%,下跌值超過了2500億元。
如果按照2023年末的市值規(guī)模,過去一年時間,足足跌沒了一個華潤置地(01109.HK)或兩個保利發(fā)展(600048.SH)。同時,31家樣本房企中,沒有一家市值超過2000億元。
放眼整個房地產行業(yè),萬科、龍湖集團(00960.HK)、融創(chuàng)中國(01918.HK)等企業(yè)市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。其中,萬科市值縮水超過800億元,龍湖縮水590億元,下跌值都超過了31家國、央房企。
回到31家國、央房企,相較上一年,有22家企業(yè)的市值出現下滑,合計下跌值為2625億元。其中,千億市值、100億-200億市值兩個梯隊減少了1家和3家,分別是中國電建(601669.SH)、中國金茂(00817.HK)、首開股份(600376.SH)和中交地產(000736.SZ)。
其中,中國電建市值下跌超過350億元,中國金茂下跌超過100億元。
華潤置地依舊連續(xù)兩年坐穩(wěn)國內房地產行業(yè)市值龍頭的位置,中海地產(00688.HK)和中國中鐵(601390.SH,00390.HK)位居其后。2022年市值前三名則為:華潤、萬科、中海。
華潤、中海能夠連續(xù)兩年坐穩(wěn)行業(yè)前三的位置,很大程度上與它們優(yōu)于同行的盈利能力有關——2023年兩家企業(yè)的歸母凈利潤都超過了12%。
保利雖是2023年唯一一家銷售額超過4000億元的房企,但歸母凈利潤率下滑到僅有3.48%。顯然,賺錢能力下降,公司股價也隨之下挫,且跌破了10元大關,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,保利報收9.9元/股,較年初跌幅超過30%。
作為行業(yè)“規(guī)模王”,保利受到的沖擊是最大的,2023年市值縮水了567.4億元,位居31家國、央房企首位,緊隨其后的是中海、華潤。
老規(guī)矩,從基建央企、房地產央企和地方國資房企三個維度來看,2023年市值下跌值2502.31億元中,三者對應占比為15.14%、79.11%、5.75%。
這說明,純粹的房地產業(yè)務上市公司,在下行周期中受到的影響更大,更加不扛跌。
先看11家房地產央企,總市值為5835.95億元,占比46.73%,較上年下降了5.41個百分點,無一家出現上漲。其中,華潤、中海、保利位居前三位,市值均超過了千億。
5家基建央企整體市值為4559億元,占比上漲超過3個點至36.5%。
市值漲跌分化明顯,中國中鐵、中國鐵建(601186.SH,01186.HK)錄得小幅度上漲,中國電建則出現了暴跌,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報收4.89元/股,較年初跌幅為29.6%。
15家地方國資房企市值變化則是將近“對半分”——7家上漲,8家下跌,整體市值為2094.38億元,占比上漲近2個點至16.77%。
其中,上漲值TOP3是陸家嘴(600663.SH)、華發(fā)股份(600325.SH)和廈門國貿(600755.SH)。這三家各有特點:陸家嘴是“包租公”,賺錢能力僅次于華潤、中海;華發(fā)股份是過去兩年的“黑馬”,積極拿地布局;廈門國貿正在退出房地產業(yè)務,以供應鏈管理業(yè)務為主。
地方國資房企市值下跌TOP3,為首開股份(600376.SH)、建發(fā)股份(600153.SH)和金融街(000402.SZ)。三家企業(yè)都面臨同一個問題:歸母凈利潤大幅度下滑。其中,首開股份和金融街都由盈轉虧,虧損分別為63.4億元和19.5億元;建發(fā)股份雖盈利有所上升,但剔除重組收益后,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了約34%。
31家國、央房企中,超過70%企業(yè)股價出現了下滑,投資人將如何實現獲利呢?
02
華潤最豪氣:
連續(xù)兩年分紅超百億
今年4月中旬,被稱為“股神”作家的紫金陳,在投資交流社區(qū)發(fā)布了自己地產股投資虧損“割肉”的經歷,一度沖上了熱搜。根據公開信息,紫金陳投資的地產股是萬科A、萬科企業(yè)(02202.HK)和華僑城A。
地產股股價持續(xù)下跌,讓大部分投資人苦不堪言。誠然,在房地產行業(yè)下行周期,投資地產股注定是虧易盈難——萬科、華僑城2023年市值分別縮水了800多億元和180多億元,但股票價格是一個諸多因素的綜合體現,譬如行業(yè)前景、政策風向、公司潛在盈利可能性以及市場情緒等。
想要知道公司股票是否比之前更加值錢,有一個很關鍵的指標可以作為參考:每股收益。
31家國、央房企中,有22家企業(yè)每股收益錄得上漲。其中,上漲TOP3為華潤、建發(fā)、中海。倒數前三為首開股份、中交地產和京投發(fā)展,其中首開股份每股虧損金額近2.52元。
市值下跌,每股收益上漲,說明部分地產股有可能處于低估值區(qū)間。估值低,只是存在上升的可能性,但依然要考慮行業(yè)下行。“聰明錢”往往更多考量的是趨勢與前景。
如果投資人無法通過股價趨勢上升獲得收益,分紅、派息顯得更加重要。
根據31家國、央房企分紅方案,有9家企業(yè)不進行期末派息,而2022年度為5家,合計現金分紅金額為486.82億元,同比少了6.62%。其中,中國金茂中期進行了派息,期末因虧損而無法派息。
同比層面來看,2023年全年分紅有所增加的企業(yè)數量為10家,漲幅TOP3企業(yè)為中華企業(yè)(600675.SH)、保利置業(yè)(00119.HK)和招商蛇口(001979.SZ)。
有意思的一點是,中華企業(yè)2022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,但依然堅持派發(fā)了0.12億元現金紅利;2023年扭虧為盈后,分紅金額上漲達到1288.76%。
2023年分紅最豪氣的前三家企業(yè)是華潤置地、中海地產和中國中鐵。其中,華潤已經連續(xù)兩年分紅金額超過百億,中海分紅雖縮水了超過30%,但仍有75.66億元。
但最舍得把賺到的錢分給投資人的,卻另有其人。按分紅率來看,前三名為深圳控股、城建發(fā)展(600266.SH)和廈門國貿。其中,深圳控股2023年凈利潤為1.75億元,暴跌92%,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.37億元,但依然豪氣派息0.07港元/股。
城建發(fā)展也是一樣,2023年凈利潤扭虧為盈,僅錄得0.91億元,卻拿出約2.08億元回報投資人。
比深圳控股、城建發(fā)展更加豪氣的是北辰實業(yè)(601588.SH,00588.HK)。2023年北辰實業(yè)凈利潤為虧損0.63億元,歸母凈利潤為0.68億元,卻拿出了0.67億元進行分紅,相當于自己賺到的全部錢都分給了投資人。
這幾家公司雖然“誠意十足”,但以新版“國九條”的要求,是否符合合理分紅的指引,還有待商榷。此外,9家不分紅的企業(yè)中,有4家已經連續(xù)兩年未派息,為華僑城、五礦地產、京投發(fā)展(600683.SH)和南國置業(yè)。
如2024年仍未進行分紅或累計分紅低于5000萬元,剔除港股上市的五礦地產,其余三家將要面臨“帶帽”風險。華僑城、南國置業(yè)連續(xù)兩年不分紅,也是因為公司處在虧損中。
據天眼查信息顯示,京投發(fā)展2021年和2022年股利支付率分別為44.64%和76.47%。
深圳控股、城建發(fā)展和北辰實業(yè)3家地方國資房企虧錢也要分紅,從中可以理解到,新版“國九條”對于資本市場的深遠影響,特別是分紅沒有達標將會被實施ST和限制大股東減持。
03
分紅計劃首年,
3家企業(yè)便無法完成目標效益
新版“國九條”發(fā)布后,A股上市公司紛紛開始了回購注銷公司股份。
Wind數據顯示,今年4月13日至5月22日,560家上市公司新增回購計劃。其中,以注銷為目的的回購企業(yè)多達381家,占比68%。
但房地產行業(yè)卻存在特殊性。上市涉房企業(yè)之前定增融資一直受到限制,直到2022年11月底才得以恢復并購重組和配套融資,也就是“第三支箭”。這是有關部門幫助房地產企業(yè)實現平穩(wěn)渡過行業(yè)下行周期的重要舉措。
過去一段時間里,趁著政策紅利,保利發(fā)展、招商蛇口、中交地產、華發(fā)股份、大名城(600094.SH)、福星股份(000926.SZ)、京能置業(yè)(600791.SH)、新城控股(601155.SH)、榮盛發(fā)展(002146.SZ)等相繼開展了定增融資。
定增,對于投資人來說,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會被稀釋,對應的價值也會隨之下降。但在國資委提高對市值管理重要之后,個別涉房企業(yè)也放緩了定增融資。
比如,京能置業(yè)在今年3月定增事項決議有效期延長一年,格力地產(600185.SH)為了重組合并,定增事項也延期了一年。
開閘放水之后,不少涉房企業(yè)立即開展定增融資,增強自身的流動資金。但在銷售市場低迷、流動資金逐漸減弱的形勢下,涉房上市公司想要進行回購股份并注銷,以及提高分紅比例,難度十分大。
盡管行業(yè)如此,依然有不少上市公司表示未來會提高現金方式的分紅金額。
前述已經提到,31家國、央房企中,雖然不分紅企業(yè)增加到9家,但仍有10家企業(yè)分紅同比有所上漲。
源媒匯進一步梳理31家國、央房企發(fā)現,剔除8家港股上市企業(yè)外,目前有18家公司制定了股東回報規(guī)劃,有5家未公布相關股東回報情況,為中國能建(601868.SH)、中國電建、金融街、信達地產(600657.SH)和首開股份。
當中,分紅計劃十分豪氣的是陸家嘴,提出2023年至2025年的現金分紅不少于這三年實現年均可分配利潤的50%。同時,陸家嘴在今年4月30日發(fā)布的“提質增效重回報”行動方案中表示,將認真研究一年多次分紅、多措并舉提高股息率等鼓勵政策。
其次,保利發(fā)展、招商蛇口在股東回報規(guī)劃中表示,2023-2025年每年進行一次現金分紅,三年現金分紅金額占到歸母凈利潤比例不低于40%。
招商蛇口2023年度分紅金額突然猛漲近63%。另一個原因是,在今年4月招商局集團管理層在深市上市公司集體業(yè)績說明會上明確表示,將以更好的業(yè)績回饋股東和投資者,根據各上市公司的戰(zhàn)略發(fā)展需求,不斷提高現金分紅的能力。
中國電建高管在2023年業(yè)績會上也透露,公司將持續(xù)增強公司現金分紅的穩(wěn)定性、持續(xù)性和可預期性,結合企業(yè)實際情況研究探索一年多次分紅、預分紅、春節(jié)前分紅的可行路徑。
不過,分紅計劃很美好。中交地產、華僑城和南國置業(yè)3家企業(yè)在計劃首年已經無法達成分紅目標。它們的業(yè)績都出現了大幅度虧損。
這三家企業(yè)也非個例。我們在第一篇《國央房企觀察 | 中鐵萬億營收“不賺錢”,中海、華潤搶當“利潤王”》中已經提到,31家國、央房企“賣房”已經越來越不賺錢,凈利潤、歸母凈利潤處于下滑趨勢。
盈利能力下降與提升市值、分紅比例,顯然是一個悖論。同時,分紅也會削弱企業(yè)的資金流動性。
種種因素之下,現在到了真正考驗上市國、央房企經營能力的時候。
原文標題 : 國央房企觀察 | 22家公司一年跌去2625億,3家地方國企虧損也分紅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最新活動更多
- 1 2400萬游客涌入,成都接待了一個“成都”
- 2 智慧樓宇:數字化轉型的新高地
- 3 萬洲金業(yè)洞察市場,央行貨幣政策大調整,黃金投資或成大贏家?
- 4 成都大拆遷,產業(yè)大“西行”?真實情況梳理
- 5 瑞典安全圍欄專家圖瓦斯(TROAX)中國新篇章:常熟新廠盛大開業(yè),引領安全防護新高度!
- 6 特瑞堡Dartex涂層織物賦能臨床醫(yī)療保健座椅,提升患者舒適度與健康狀態(tài)
- 7 新城控股MSCI ESG評級調升至BBB級
- 8 國慶假期,消失的網紅城市
- 9 黎巴嫩:如何從“中東小巴黎”變成“戰(zhàn)爭火藥桶” ?
- 10 四川發(fā)布政策大禮包,全力沖刺GDP第五省
- 高級軟件工程師 廣東省/深圳市
- 自動化高級工程師 廣東省/深圳市
- 光器件研發(fā)工程師 福建省/福州市
- 銷售總監(jiān)(光器件) 北京市/海淀區(qū)
- 激光器高級銷售經理 上海市/虹口區(qū)
- 光器件物理工程師 北京市/海淀區(qū)
- 激光研發(fā)工程師 北京市/昌平區(qū)
- 技術專家 廣東省/江門市
- 封裝工程師 北京市/海淀區(qū)
- 結構工程師 廣東省/深圳市